Skip to main content

土持 加里
法一教授

土持 加里
 法一教授

土持 加里 法一 教授

大学教师发展(Faculty Development)
比较教育学、战后教育改革史和
教养教育领域的专家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毕业(Bacheel of Arts),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大学院教育学硕士课程毕业(Master of Arts),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大学院硕士课程修完了(Ed.M.),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大学院博士课程修完了(Ed.D.),东京大学教育学博士,(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教育学部客座教授,(美国)南佛罗里达大学马克・T・奥尔日本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名古屋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中心客座教授,文部科学省大学设置审教育组织审查教授,文部科学省大学院设置审教组审查教授,原东洋英和女学院大学人文学部教授/同大学大学院人类科学研究科教授,原国立大学法人弘前大学21世纪教育中心教授/同大学高等教育研究开发室长,原帝京大学教授/同大学高等教育开发中心主任/同大学学修研究支援中心主任,原大学经营顾问(主持21世纪历险管理顾问)

土持加里法一教授的教育哲学(Teaching Philosophy)是 与京都情报大学院大学(KCGI)的学生们共同创造教学课程。土持教授呼吁KCGI的学 生们建立学习社区,创造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课程。

抛却成见,找寻自我

教育的初衷是以学生的学习作为“催化剂”

— 关于教授的教育哲学,请具体地在各个项目中进行 说明。

—为什么不可拘束于先入为主?:

如果不能冲破先入为主的思 维模式,就做不到灵活自由的思考。本校是学习 IT,尤其是 AI 等尖端技术的场所,因此需要具备创造力。

‐学习和学问的差异是什么?

以往学校把重点放在“ 学习 ”上, 学生被动地掌握老师教的知识。也就是说,强调了“ 输入 ”式 学习。研究生院是谁也不会教,全靠自觉地提问和学习的场所。也就是说,“ 学问 ”这句话由此而来。提问和学习是社会人的 基本常识。这里强调学习中的“ 输出 ”。

‐什么是课题发现式学习?

未来社会要求学生具备课题发现 式的学习能力。要想创造全新的东西,必须具备发现的能力。“提 问”是发现问题不可或缺的。一个人“提问”有其局限性。也就 是说,相比集体学习,小组学习更有必要。这就叫TBL(团队式 学习),已代替PBL(项目式学习)推广开来。

‐什么是学习环境?

学习环境造就了学习方式。教师的工作不 仅仅是教书。教师必须得是帮助者(Facilitator)。这是教书的理 念是“ 教育 ”还是“Education”的差异。前者为日本,后者为美 国的理念。

‐什么是Liberal Arts ?

这 是 大 学 教 育 的 本 质。以 前 Liberal Arts 泛指文科。但是,如今开始强调理科也需要 Liberal Arts。例如,东京工业大学新设立了文理中心(Liberal Arts Center), 由原 NHK 記者的池上彰先生就任教授。这在美国东部著名的 MIT(麻省理工学院)也一样。此外,希拉里克林顿的母校,以 电影《蒙娜丽莎的微笑》的拍摄背景著称的卫斯理学院是美国著名的理工科女校,也因文理学院闻名遐迩。我向日本介绍了 这所学校的“ 新生研讨课 ”。

‐什么是社会人基础力?

“ 社会人基础力 ”是在大学和企业频 繁地被使用的一句话。还出版了相关的书籍。在这些书籍中,自由主义艺术的批判思考力作为社会人的基础力,收录了我的授课实践。

‐我们能跟AI共存吗?

据报道 2045 年 AI(人工智能)凌驾于人 类的时代即将到来,受此影响人们非常担心 AI 会夺走人类的工作。在私立大学信息教育协会事务局举办的产学合作事业 “ 大学教师的企业现场培训 ”中,我参加了某大型电机厂家的企业内部教育培训。该公司的 AI 技术属于行业领先地位,德国 总理默克尔(拥有物理学博士学位)也曾造访过该公司。该公 司强调了与 AI 共存的必要性,而不是与 A“对立 I ”。也就是说, 科学技术和人类教育是整合为一体的。

‐什么是掌握学习方法?

MIT(麻省理工学院)和卫斯理学院都 重视教学生“ 掌握学习方法 ”这种自律式学习。这就是文理学院的本质。

‐什么是“大社”合作?:

这是我创造的新词,未来大学和研究生 院必须与社会(企业)开展合作。 为此,被要求培养自律式学生。

‐关于KCG集团的教育理念

任何大学都有入学、课程、文凭这 三项政策。本校的母体校京都计算机学院(KCG)的教育理念里 有“培养计算机技术领域的创造力”“培养信息化社会领域的复眼思维力”。可以说理科和文科(Liberal Arts)是整合为一体的。

凭借IT技术挑战未知的世界

‐请送给学生一句话。

本校学生所处的学习环境非常好。为何?这是因为,在这里你能够很容易地学得IT专业知识,并且游刃有余地充分利用这些知识大胆地挑战未知世界。我的梦想是,珍惜与本校学生之间的交流,形成学习社区,共 同“ 创造 ”以学生为本的教书环境。请帮助我实现我的梦想吧。